【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生病了,是输液效果好?
还是吃药效果好?
家里老人小孩每次一感冒发烧,就去诊所输液,感觉是“输液好得快”。
问题来了,生病输液真的好得快吗?
其实,不管是输液、吃药还是打针,它们的本质都是把药物送到人体内,只是区别在于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利用率不同而已。药品给药途径有很多种,目前口服、肌注和静脉输液是最为常见的。让我们来看一下三种给药方式的区别。
给药方式 | 口服 | 肌肉注射 | 静脉输液 |
优点 | ★制剂简单; ★用药方便; ★病人痛苦少; ★万一发生不良反应,可洗胃等措施来阻止药物吸收。 | ★吸收好; ★起效速度快。 | ★起效快,药迅速到达全身,抢救时,可争取宝贵时间; ★适用不能经口服的病人。 |
缺点 | ★大部分药物起效较慢,不适用于危重病人。 | ★注射部位局部疼痛; ★可能结块,现在肌注用药方式几乎退居“二线”。 | ★侵入性操作; ★可能发生渗漏性损伤; ★输液反应,包括热原反应、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时,难以及时清除已经进入血管体内的药物。 |
费用 | 制剂要求低于肌注或静脉用药,通常价格低廉。 | 制剂要求高,药品价格高于口服制剂。 | 制剂要求高,药品价格高于口服制剂;有输液操作、输液器等费用,综合费用高。 |
通常在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肌肉或皮下注射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时才选用静脉输液给药方式,这些适用静脉输液的情况,称之为静脉输液指征。
临床静脉输液指征: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3、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
4、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5、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6、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7、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8、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
遵守临床静脉输液指征,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治疗,科学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的风险是安全用药的根本。为避免过度输液危害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此类问题也给了明确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国卫办宣传函〔2024〕191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4年5月28日印发。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四十三条: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遵医嘱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解读: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必须注射或输液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任何药物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药剂科 曹鹏)